龙腾小说_书包族小说网 > 修真小说 > 李业生李喜龙 > 章节目录 神秘的客人
    听了李业生毫不忌讳的讲话,李喜龙心里格登的一下,他明白过去的生死兄弟以经不再同过去一样,但它依然没有放弃要帮助对方的想法,因为,它们必竟拥有过同甘苦,共患难的经历,所以,不管对方如今怎么样生活,只要是对方不背叛忠贞王,自己都会将对方看作是兄弟。



    李喜龙等着李业生将话讲完后,它面含微笑地拉着李业生的手,就像是亲兄弟一样,朝着衙门对面的那间关闭的商铺走去。



    越来越冷的天气,让人感觉到了冬天里的严寒,也让石云镇上的灾民们不得不离开小镇,回到自己的家里躲避严寒,一时间清静下来的街道上显得有些冷清。



    几天前,马敬清终于得到了衙门里的许可,去衙门里将那些关押在牢房里的随从们领了回来,虽然花的银子不少,可总算能让自己回到家乡后,对亲人们有一个交待。



    马敬清在临走的时候,亲自来向李喜龙告别,并说了许多感激的话语,使李喜龙感觉到了西北汉子的豪爽。陪着从宁夏来的汉子,李喜龙将它送出了石云镇的西门,并在分手的时候,又赠送了对方一些为数不多的盘緾,好让它们在回家的路上能有处遮避风寒的去处。李喜龙的慷慨让马敬清更加的感动,它表示一定要报答这份情意。



    自从李业生在李喜龙的帮助下开了间木器行,生活也总算有了一些着落,它再也不用跟过去那样走乡串村的那么辛苦,也不用常年地奔波于风雨之中,这让李业生对李喜龙感激有佳。



    李喜龙也常常地为开张不久的木器行里揽一些生意,这使得小店里有了一些生机,加上李业生的手艺好,小镇上的回头客也慢慢地多了起来。



    这天,李喜龙看着无事,便带着小伙计春子,将自己准备好的木炭送到了木器行里,李业生看到李喜龙进门,心里很是欢喜,急忙地放下了手里的活,起身对着李喜龙说道:



    “兄弟!我正说忙完了这阵子去看你呢,你确先来了,快屋里坐。”



    李业生一边说着,一边将一张凳子搬了过来,放到了屋里一处空闲处,请李喜龙坐下。李喜龙看到李业生高兴的样子,一边让春子将木炭搬到了屋里,一边笑容满意面地回答着李业生的问话。



    “我闲着没事,就过来看看兄长,顺便送些木炭来。”



    李业生比李喜龙年长几岁,自从它们认识以来,李喜龙就常常地这么称呼对方。看着小伙计春子搬进屋里的一大袋子的木炭,李业生不知道说什么好,他搭手将木搬进了屋里后,十分感激地对着李喜龙又说道:



    “兄弟想的太周到了,我正说交了这几件活后,就去买些炭回来,没有想到兄弟就给送来了,这让我怎么感谢你呀。”



    “都是自家的兄弟,何必那么的客气。”



    ······。



    俩人客气地说着话,显出了双方的亲近,让旁边的春子都看出了掌柜的与平常有些不一样。李喜龙与李业生说了一会的闲话后,他站起身来走到了一付刚打好还没有上油漆的棺材跟前,发现这付棺材做工很细,从接茬到上胶每一步都做到了恰到好处,让人看了不能不赞叹匠人的手艺。李喜龙用手摸着木材平整而光滑的表面,对着李业生问道:



    “这是谁订做的活呀!”



    “是镇上的商会会长!”



    “啊!原来是它呀!”



    “怎么!有什么问题吗?”



    “没有,只是感觉到这付材打的太好了!”



    “是呀!对方说是为百年后准备的,我就下了一些工夫!”



    李喜龙听了李业生的回答,心里有种不快的感觉顿时涌上了心头,但它并没有显露于脸面上。因为,自从它去商会会长祝同荣的家里,要求对方去衙门里请求赈灾的事情得到了拒绝后,李喜龙从心里就有些不太喜欢这个人。这不是因为对方没有答应自己的请求,而是李喜龙看到此人只会自保,根本就不为百姓着想,所以,李喜龙便从心里对此人产生了看法。现在李喜龙听着李业生讲棺木是给祝同荣打的,便不自觉地用手在上面拍了一下,使得棺木的盖子发出了沉闷的声音。站在一边的李业生并没有看出来李喜龙心中的不快,它继续对李喜龙讲解着这付棺木的材料。



    “兄弟!你看这付柏木,少说也过了百年,从纹理到木质都显得与众不同,它遇水不渍,遇鼠不咬,还生着谈谈的沉木香的味道,不信你就闻闻!”



    李喜龙并不懂得木材,但它听了李业生的介绍后,便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脸凑近柏木,用自己的鼻子轻轻地闻了闻,果然有一种谈谈的香气涌进了自己的鼻腔。李喜龙闻过之后,便对着李业生说道:



    “兄长呀!你真不愧是鲁班的后人,什么木材到了你的手里,都能让你说得头头是道!”



    “这有什么,一个木匠要是不懂得木材,不认识木材,那就不是一个好木匠。”



    李喜龙听了李业生的话,他并没有再去与李业生理论,只是谈谈地微笑去看别的物件,它看到屋里有做好的成品,木桶、椅子,还有一张八仙桌,看样子都以经是等着交货了,于是,他又对着李业生问道:



    “兄长!还有什么难处吗?”



    “你这么帮我,以经是尽到了情份,要是再说需要什么的话,真有点儿太过份了。”



    “看你说的,我们之间何必客气,只要是我李喜龙能办到的,一定给你办。”



    李喜龙的话让李业生有些感动,他眼角上挂着一丝的热泪想再说什么,可感觉到自己的嗓子里有些哽咽,便一句话也没有讲出来,只是在李喜龙的肩膀上轻轻地拍了拍后,算是对面前的朋友表示了感谢。李喜龙看着有些激动李业生,他也同样在李业生的胳膊上轻拍了几下后,俩人从新坐在了板凳上。刚才俩人的相互表示,是它们多年养成的习惯,由其是在那艰苦的岁月里,这样的表示给于了它们信心与坚定,也给于了相互之间的信任。



    就在这个时候,一位顾客走进门,李业生急忙地站了起来,朝着刚进屋里的顾客打着招呼。刚进门的顾客看到李业生的招呼,以为李业生只是一个老伙计,便对着李业生问道:



    “你们掌柜的在吗?”



    “我就是!有事情吗?”



    进屋的顾客听了李业生的回答,又看到一旁坐着的李喜龙在笑,便有些不好意思起来,他一边抓着自己的头皮,一边对着李业生傻笑着说道:



    “真不好意思!看走眼了。我是镇上绸缎庄里的伙计,来取我们掌柜的打的一把椅子,不知道做好了没有。”



    “做好了,你悄等,我就给你取来。”



    李业生说着,急忙地走到那张做好的太师椅的面前,将上面的灰用鸡毛掸子弹了弹,然后搬到了顾客的面前,交到了对方的手里。顾客查看了一下椅子后,对着李业生又问道:



    “多少工钱?”



    “二十五个铜钱!”



    面前的顾客听了李业生的回答,从身上数出了二十五个铜钱后,交到了李业生的手里,然后带着欠意又朝着李业生微笑着离开了木器行。李喜龙看着刚才李业生的尴尬,又看了看对方身上的那身行头,感觉到面前的这位兄弟确实没有一点儿掌柜的样子,便微笑着对李业生说道:



    “兄长呀!我看!你这身行对也该换换了,不然的话,下次可能还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呀!”



    “管它呢!能有顿饭就不错了,还管别人怎么想呢!”



    李喜龙看到李来生不在呼的样子,他真的不敢相信这就是从前那个爱干净,爱面子的李业生。记得李业生与自己刚认识的时候,穿着一件蓝布的褂子,脚上一双白边黑布面的鞋,肩膀上挎着一个蓝布包衭,让人看着格外精神,而且,每当要有战事的时候,李业生总会换下它的那件蓝褂子放到包衭里,小心地绑到肩膀上,等着空闲的时候,它又会将那件蓝褂子从包衭里拿出来穿到身上。由其是它们进了皇城后,李业生是更加的讲究,它将过去的蓝褂子换上了鲜艳的蓝绸缎,就像是一位大财主让人看着气派有势。可现在再看看面前的它,真的是与从前判若二人,要不是李喜龙知道它的性格,谁又能想到它李业生过去也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呢!



    李喜龙坐在那里看着又在忙碌的李业生,他站起身来告辞了李业生后,带着春子离开了木器行回自己的店里去了。



    石云镇,坐落在尺山脚下的一个平洼里,它地处禹州,新郑、长葛之间,是来往禹州、新郑的必经之路,虽然,这里比不上许昌繁花,却是来往东西的交通要塞,它南有石梁河,北有尺山,是一个上好的风水宝镇,每天来镇上经商的,路过的人流是络绎不决,使得小镇上十分地繁花。



    在石云镇中心街道的十字路口上,座落着一家酒楼,名曰,“石云酒楼”,石云酒楼是石云镇上一家最大的酒楼,每天来往于石云镇上的客商们,都要来这里打尖吃饭,使得“石云”酒楼的生意十分地红火。



    近来,石云酒楼上的生意很是清淡,这都是由于外面清兵剿匪的原故,使得那些经商的买卖人,很少来到镇上做生意。



    这天中午,酒楼里来了一位乡下人,它身背着一个包衭,风尘朴朴地走进了酒楼的大门,它四下里打亮了一下,便向着一张邻街的桌子走去。店小二胡三看到店里面来了客人,便急忙走上前上去招呼客人。



    “客官,想来点什么?”。



    乡下人看着热情的胡三,它笑着从身上取出了几个铜钱,放到了桌子上,然后,对店小二胡三说道:



    “给我来五个馒头,二两洒,再来一个盘剔骨肉,要快,吃完了,我还要赶路呢!”。



    胡三看着这位不起眼的客人,点了些不起眼的菜,它很不高兴地白了一眼坐在那里的乡下人,然后,大声地对着后厨喊道:



    “五个馒头,二两酒,外加一盘剔骨肉!”。



    没有一会的时间,酒菜便上齐了,胡三看着狼吞虎咽的乡下人,吃完了酒饭后,背着包衭就要向着店外走,于是,它满脸堆笑大声地走上前去,向着乡下人喊道:



    “客官慢走!欢迎下次光临!”。



    店小二胡三说完后,它将手里的毛巾,在空中打了一个响,然后,从它的鼻子里发出了一声呲鼻声,并且小声地嘀咕着。



    “就这几个钱,也敢进“石云楼”,看你那德性!”



    刚走到门口的乡下人,不知是真地听到了三胡的说话声,还是出于本能,它停住了自己的脚步,转回身来看了店小二胡三一眼,胡三被那双锐利的目光,惊了一下,不由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,半天站在那里不敢出声。等着乡下人走出了店门好长时间后,它这才缓过神来。



    没有几天,这位乡下人又来到了店里,它依然是几天前的那身打扮,店小二胡三看到这位乡下人又来了,他连看也没有看,只顾着招呼别的客人,将乡下人冷落在一旁。乡下人坐了许久,也不见店小二过来招呼自己,于是,它对着店里的胡三喊道:



    “小二!小二!上菜呀!”。



    店小二胡三听到了乡下人的喊声,它急忙来到了桌前,板着脸一付不高兴的样子,向着乡下人问道:



    “客官!什么事情?”。



    “我要······!”。



    “五个馒头,二两酒,外加一盘剔骨肉!是吧!”。



    乡下人听完了胡三的话,它满意地笑着点了点头,然后,将五枚铜钱放到了桌子上。胡三收起了桌子上的铜板后,向着后厨懒洋洋地喊了一声后,便去招呼别的客人去了。



    乡下人与上次一样,吃完了饭后,依然是一句话也没有说,便又拿着自己的东西走了。这次胡三什么也没有说,只是将自己肩膀上的毛巾,用力地甩了一下,然后,它大声地向着酒店的门口喊道:



    “欢迎下次光临!”。



    一连半个多月,店里也没有出现过那位乡下人,店小二胡三心想,可能是那个乡下人自己也知道身份低微,不好意思再来了,于是,它跟往日一样,为那些达权富贵们跑前跑后,显得格外地亲切。



    眼看着又到了秋雨的季节,石云镇上过往的客人们是越来越少,就连平时里耀武扬威的官兵们,也都躲在衙门里很少出来了,石云镇的街道更是显得冷清。石云酒楼上的生意,也随着秋雨的到来,从早到晚也见不着几位客商,清闲的酒楼里,除了掌柜韩景珅与店小二胡三外,只剩下了镇上的那些常客们,于是,胡三清闲地坐在柜台后面,打起了磕睡。



    街道上的兩是越下越大,就在胡三梦游周公的时候,从店外面走进来了一位身穿梭衣、头戴斗立的客人,它那宽大的身躯,一下子挡住了屋内的光线,将地上印出了一个很大的影子,它那满身的雨水,顺着梭衣不停地向下流,眨眼间的功夫,便将地上打湿了一大片。它走进店里后,摘下了身上的梭衣跟斗立,放到了店门旁,然后,用袖子擦了一把脸来到了一张桌子前,背对着柜台大声地喊道:



    “小二!上酒!上菜!”。



    店小二胡三被打雷股的喊声,吓了一跳,猛然间从梦中惊醒,它环顾四周后,这才发现坐在店里的这位客人,于是,它急忙走上前去,用它那蓬松的眼睛看着坐在桌子前的客人说道:



    “客官!要点什么?”。



    “老三样!”。



    胡三听完了客人的吩咐,它愣了一下,感觉到对方很是眼熟,于是,它仔细打亮客人的面容,这才看清楚了客人的面孔,原来是多日不见的那个乡下人,于是,店小二胡三的脸马上拉了下来,板着面孔回答道:



    “对不起,今天店里没有剔骨肉,只有馒头跟酒!”。



    乡下人听了店小二胡三的话,它犹豫了一下,便看了看空荡荡的店内,好像明白了什么,于是,它对胡三又说道:



    “好吧!那就来五个馒头,跟二两酒吧!”。



    胡三听了乡下人的话后,他白了对方一眼,打着哈欠懒洋洋地走了。



    没有一会的功夫,店小二胡三端着一盘馒头跟一壶酒,来到了乡下人的面前,将手里的盘子重重地放到了桌子上,然后,便一声不响地回柜台里打盹去了。



    乡下人吃完了饭,没有去叫醒胡三,而是将几个铜板放到了桌面上,然后,拿着自己的东西离开了酒楼。



    等着胡三醒来,见到店堂内空荡荡地,不见乡下人的影子,于是,它火急火了地赶到了店门外,向着店外四下里张望一会,便嘴里不干不净地骂着,转身回到了店里。



    胡三回到了店堂里,看着空盘子,心里的火气就不打一处来,他一边收拾碗筷,一边小声地嘀咕着,但是,就在胡三拿起盘子的时候,它看到五枚铜钱安静地躺在桌子上,胡三的脸马上露出了一丝笑容。



    这个时候,店掌柜韩景珅从后面走了出来,它看到店小二胡三正在那里打扫着桌子,便对胡三说道:



    “胡三呀!过几天!我要到乡下去收账,你跟我走一趟吧!”。



    店小二胡三听了掌柜韩景坤话,它马上转回头陪着笑脸,一边答应着,一边将手里的几枚铜钱,交到了店掌柜韩景珅的手里。



    店掌柜接过了胡三递到手里的铜钱,上下掂了掂后,从嘴里发出了一声长叹,然后,将几枚铜钱装进了自己的兜里。



    店掌柜韩景坤装好了铜钱,正准备转身回后面的时候,忽然间,它好像又想起了什么,于是,便停下来又向胡三问道:



    “胡三呀!最近有什么生人来过吗?”。



    “最近·····没有!,掌柜的!有事吗?”。



    韩景珅听了胡三的回答,它犹豫了一下,什么也没有说,只是吩咐店小二胡三,如果有生人来的时候,一定要知会自己一声。胡三听完了店掌柜韩景珅的吩咐后,它急忙点头答应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