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腾小说_书包族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李逍朱凝云 > 第二百五十二章防患于未然,李逍的策略,汉化女真!
东宫。
“姐,我这国考,没考上啊.”
太子朱高炽的妻弟张克俭,此时正愁眉苦脸的缠着张氏。
这次国考,按理说这个张克俭是没有资格参加这次的考试。
于是张克俭就舔着脸找上了李逍,想谋个官位。
李逍也很为难啊虽说他公正无私,做事情讲究公平公正。
但这个关系户
张克俭不管怎么说他的姐夫是太子。
犹豫一番后,李逍还是给了他开了个后门,让高中校长给他办颁发了一张高中毕业证,特例获得这次国考的资格。
结果总分考了个三十五分。
“克俭你就别折腾了张氏对这个弟弟也是无奈,劝道:“安心做点小买卖不好吗?”记住网址
“那那行姐,你给点银子我去做买卖吧
张克俭羞愧道:“上次开酒楼赔了三千两银子,现在弟弟我又没有本钱了.”
“三千两银子又没了?”
张氏皱眉道:“怎么会赔钱?国师不是给了你两道八大铲配方吗?”
张克俭叹息道:“姐啊,你是不知道现在北平城餐饮行业竞争有多激烈啊,这个生意现在不好做,是红海啊
张氏无奈道:“姐姐现在也不好过,上次瞒着你姐夫拿了三千两银子给你,都还没告诉你姐夫,算了,你就安安分分在家里,别做生意了,我看你没那个头脑
“谁说的?那国师可是说过,失败是成功之母啊
张克俭哀求道:“姐,您就帮帮弟弟最后一次吧,我可是你的亲弟弟啊
张氏本不想再帮这个弟弟,可她心软,想到自己父母临终前跟她交代的话,一定要好生待弟弟,她又动了恻隐之心。
“好了,最后帮你一次
张氏叹了口气道:“你说吧,让姐姐怎么帮你?钱的话是真拿不出来
“姐,这次需要你帮两个小忙,弟弟我一定能赚大钱
张克俭信誓旦旦的说道,这次他算是下足了功夫。
他发现,自己做生意总是赔钱,是因为做的不是独家的生意,没有壁垒,竞争太大。
而现在,他发现了一个独家生意。
“什么忙?”张氏问道。
张克俭道:“姐你听说了吗?现在北平城的玻璃厂研制出了玻璃出来。那玻璃厂是国营企业,那不就是咱家的企业吗?”
张氏没好气道:“什么咱家的企业,那是朝廷的这事儿我知道,你想做玻璃生意?”
张克俭兴奋道:“不,比玻璃生意更赚钱的生意,嘿嘿,你还不知道吧,国师新修了一条铁路,前不久已经可以通车了,铁路通往天津,唐山,秦皇岛,山海关为止。弟弟我发现了一个大商机!!”
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,是一座小城,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,以城为关。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,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,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,关外就是建州海西诸卫。
李逍跟朱棣商议后,最终决定,大明第二条铁路修建在此地,是有自己的考虑。
永乐元年胡里改部酋长阿哈出朝明,明廷以其所部置卫,袭建州故名,故命为建州卫,永乐四年,因阿哈出推荐,明朝任命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卫指挥使。
那边现在主要分为建州女真、海西女真、东海女真三大部。
未来明末年间,努尔哈赤就是在此地崛起,统一女真诸部,在大明劫掠,成立后金,再然后皇太极攻入山海关,大明亡了。
其实朱棣有想汉化女真的想法,不过一直没有实现。
李逍而防患于未然,修建这条铁路的目的就是加快两边的流通,这样就能缓缓的汉化东北地区。
现在那边是明朝的地盘,满族李逍虽然不太喜欢,不过只要提前布局,两年后就慢慢汉化了,那种事情就不会发生。
另外,若是真的还会反,到时候这铁路就能快速运兵。
于是这条铁路运应而生,前不久开始试运营。
不少商人过去通商,赚了钱财。
这张克俭就闻到了味儿。
张氏却是疑惑道:“通了铁路你有什么好法子赚钱?”
“当然有啊
张克俭分析道:“现在北平城的百姓日子好了,消费能力不错,我看不少商人在那里带回来的奶制品,都颇为受欢迎,弟弟我想了一个独家赚钱的方式,绝对独一无二
张氏也来了兴趣,道:“说来听听?”
张克俭一见姐姐松了口,急忙道:“姐,你找国师给我批一个条子,让我承包两个火车皮,弟弟我去玻璃厂生产一批玻璃瓶,通过铁路,将那边的鲜奶给带回来售卖,绝对赚的盆满钵满!”
建州那边现在还是渔猎的生产方式,更是有杜尔伯特大草原,牛羊成群,那边的牛羊奶都是喝不完的,主要赚钱的方式是售卖皮毛给中原地区。
“咦”
闻言,张氏眼睛一亮道:“好像是个好法子啊,你那脑子能想出这样的点子?”
“嘿嘿
张克俭道:“可不.你真当弟弟我是酒囊饭袋不成啊?”
张氏觉得此法可赚钱,问道:“需要多少本钱?”
张克俭竖起了三根手指,“姐,只需要三千两银子就够了,不出半年回本,一年起码能赚取一万两银子,到时候,姐姐给我的这三千两银子,弟弟我翻倍还你
正说话着,朱瞻基也不知从哪窜了出来,笑道:“舅舅又来骗钱了?”
“去去去张克俭没好气的挥了挥手,“什么叫骗钱,舅舅这是带你家致富
“瞻基,这次国考考了几多分?”
张氏笑着看向朱瞻基问道。
“三百多分,名列前茅,可惜我是皇孙,不然非得捞个官当当朱瞻基自豪的道。
“.”张克俭感觉被自己的侄子打脸打的啪啪响。
张氏一高兴,就赏了朱瞻基一些银钱,让他自己去玩去。
朱瞻基兴高采烈,拿着钱就去买蛐蛐去了。
“姐”
“好啦,知道了,最后一次
张氏还是决定帮这个弟弟一把,主要是这个主意还算不错,只好咬咬牙,从自己的私房钱拿出了三千两银子,随后带着张克俭亲自去了国公府一趟。
不多时,两人坐着马车来到永乐公府。
朱凝云得知消息后,便亲切的将张氏和张克俭迎了进去。
一般想找关系的都是进不了国公府门,不过有太子妃亲自引路,那就不一样了。
张克俭带了许多礼物,都被朱凝云笑着收了下来。
相互寒暄一番后,张氏开门见山道:“妹妹,你可一定要帮这个忙啊,我就这么一个弟弟,他为人憨厚老实”
一旁的张克俭很是紧张,表现出乖巧的模样,生怕这公主不答应。
“你是想购买玻璃瓶,然后去建州那边收购牛奶,运过来贩卖?”
听到对方的来意后,朱凝云微微一惊。
她觉得这个创业点子倒是不错。
“是啊,这牛奶喝了对身体好.”
张克俭搓着手笑道:“公主,您若是答应了,这以后国公府的牛奶,我张克俭包了
“这倒不必
朱凝云想了想,笑道:“正常生意,都是欢迎的,按理来说要承包火车皮,需要资质审查,不过既然是太子妃开口,说起来咱们也算亲戚,那就不必这么麻烦了
朱凝云没有多想,喊人拿来纸笔,亲手写下了条子,盖了府内的火烤印章。
凭借这条子,就能去铁路司承包两火车皮作为商运所用。
这铁路司虽然现在变成国企,赚的钱都上交了朝廷,但主要管理者还是归李逍,其他人根本玩不转。
“太谢谢了!”张克俭欣喜不已。
他可是知道,想要承包火车皮有多么难。
不少商人到处找关系,跑程序,跑断了腿都不一定拿下一节车厢,自己一下就拿了两,冬季卖牛奶,夏季贩卖皮子,那银子岂不是哗啦啦的赚。
“那就谢谢妹妹啦张氏感谢不已。
“不打紧的朱凝云笑了笑。
又寒暄了一阵后,朱凝云将二人送至府外。
“对了妹妹
临走之际,张氏拉着朱凝云小声道:“姐姐我常年在皇宫居住,多少能打听点消息那个宝庆公主你知道吧?”
朱凝云点头:“知道,怎么了?”
张氏神秘兮兮道:“都是女人,我能看得出来,恐怕那宝庆公主对李逍有意啊这话我不太好说,你得注意着点.”
本来这话是不宜说出口的,不过朱凝云帮了这么大一忙,张氏也得想法子还还人情,还是说了出来。
“这”朱凝云有些懵逼了。
张氏再次恢复平静面色,道:“言尽于此,妹妹,姐姐就先走了
“姐姐慢走
朱凝云送别一声后,也回了府邸,一边走一边喃喃道:“夫君的魅力还真是大啊.连我姑姑都喜欢上啦.不过,我相信夫君啦.”
得到批条的张克俭,回去之后立马就呼朋唤友炫耀了一番。
随后开始定制玻璃瓶,去建州那边收购牛羊奶。
他做生意的方式也很简单,将瓶子交给那边的牧民,每天将牛奶煮好放入瓶中,然后差人去取回来,通过火车拉回北平,一天能往返一趟。
又花钱在报纸上打广告,这牛奶果然大受欢迎,不少富人都纷纷订购,这牛奶一时间成了富人的奢侈品。
喝完的玻璃瓶,第二天将空瓶子回收,然后继续送到牧民的手中,不停循环。
一瓶牛奶定价半钱银子,收购价却只需要一个铜板,刨去来回的路费和人工费用,真是大发其财。
至于牧民那边,也尝到了甜头,他们不知道这牛羊奶卖到富人的桌上能卖出半钱的银子的高价,不过一个铜板卖一瓶奶,他们觉得很赚,毕竟这些生活在关外的人靠放牧为生,很是穷苦,奶制品喝不完也没法保存,就是白捡来的钱
没过多久。
李逍就惊讶的发现,自己的早膳多了一瓶牛奶了。
尝了一口,非常新鲜!
奶香十足,上面是挂着一层奶盖,这是正儿八经的新鲜牛奶
“咦?”
这日,起床用膳的李逍惊讶道:“这鲜奶哪里来的?”
朱凝云微微一笑道:“还不是你修的那条铁路,山海关外那边牧民的鲜奶得以运过来了。等下瓶子还要回收,明日会再送来
“哪个大聪明想出来的点子?”
李逍微微一喜,果然,现在自己鼓励经商,不少人就能根据现有的条件,想出致富的点子,这不就是‘太子奶’模式吗?
看来以后商业方面,不需要自己太过操心了,让其自由发展就好。
“就是那个张克俭朱凝云道。
“张克俭??”李逍微微一愣,“他那脑子,能想出这么好的点子?”
朱凝云道:“好像是他想出来的
李逍微微点头:“这货之前开酒楼,我给了两道八大铲的配方,他都能赔钱,看来人总有开窍的一天啊。也挺好的,这牛羊奶是长期消耗品,对于牧民来说,是好消息,能多赚些钱
想到这,李逍又开口道:“这样,凝云,你让报社去给他免费打一折广告,就叫每天一杯奶,强壮华夏人,多给些版面,让牛奶更畅销一些.”
李逍想多促进一下两边的贸易,这样可以加快汉化的过程。
朱凝云岂能不知道夫君的意思,他一直致力于民族团结,想让天下人都能过上好日子,心怀之广阔,格局之大,无人能及。
“此事就交给我吧朱凝云笑着点头,架起一个饺子送到李逍口中,笑道:“夫君真是心怀天下
“姐夫!”
这时候,朱高燧也不知怎么的,又跑了过来。
这已经是朱高燧最近第五次过来串门儿了。
刚好看到两人恩爱的一幕,不由咳嗽了两声。
“高燧啊”
李逍微微皱眉道:“你最近老是往这边跑,是不是有啥事想说?”
“没啥事儿啊朱高燧嘿嘿一笑,坐了下来,自顾自的拿起桌上的蒸饺吃着,随后看到了牛奶,叹息一声。
“叹啥气啊?”朱凝云问。
“别提了朱高燧满脸不爽:“这个牛奶就是那个张克俭弄得生意吧?”
“是啊朱凝云疑惑的看着朱高燧。
朱高燧弹了贪手指,“这小子,仗着自己是大哥的妻弟,现在赚了几个臭钱,神气的很呐,完全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
朱高燧昨晚去紫香阁参加拍卖行,看中了一幅字画,他出多少银两都被那个张克俭压着,心中夹着一股气呢。
不过这个人身份还不一般,他还不能随便对付,就很气。
“高燧,有门赚钱的生意想不想做啊?”
李逍怎会听不出来,这朱高燧话里面有怨气。
显然是抱怨没把这生意给自己兄弟做,给外人做去了,不过这个老三不喜欢直接开口,总喜欢侧击旁敲
永乐二年四月,朱高燧则受封赵王,设赵府三护卫。以彭城卫为常山中护卫,永清左卫为常山左护卫,永清右卫为常山右护卫,但并未封地。
同时朱棣下令赵王朱高燧居京师,掌管锦衣卫以及五军营,跟朱高煦一同,是实际意义上军政的最高领导人。
朱高燧在这京城有赵王府,不过这些年李逍没带他发财,就靠朝廷发的亲王俸禄过日子。
朱高燧为朱棣办了许多事情,又没有封地,朱棣给了他一年一万石的粮食俸禄。
按理说亲王一年发放五千石粮食的俸禄,他发了一万石,折换成银子就是一万两,也不少了。
不过毕竟是王爷么,排场大,花费多
哪个王爷不私下搞点自己的产业?
但朱高燧以为业务比较繁忙,至今还没有啥产业
“姐夫,瞧你这话说的,你误会弟弟啦.”
朱高燧嘿嘿一笑道:“什么赚不赚钱的,钱财不就是粪土嘛,只是我有一个妻弟,也的确没啥事儿干,也不能让他闲着不是,你看看,是什么生意啊”
朱高燧自然不会亲自去做生意,但是家里的下人,亲戚啥的,谋一份赚钱的生意,他坐得分红,赚了钱出去也有面子不是。
“原来是这事儿啊高燧,还是你姐夫了解你
朱凝云噗嗤一笑:“难怪你天天往这儿跑,你倒是直说啊,你姐夫能亏待了你?”
李逍开口道:“高燧,给你批一个火车皮
朱高燧道:“一个啊”
李逍道:“一个就够了,你也去运奶回来,不过就不要和那个张克俭抢生意了,姐夫教你一个新产品,珍珠奶茶!此产品一出,绝对让北平城里的贵妇们趋之若鹜,包你大发其财!”
朱高燧道:“珍珠奶茶.听着就感觉很不错,里面放珍珠吗?”
李逍没好气道:“当然不放珍珠,你想喝死人啊,就是牛奶加茶叶煮出来,然后加入芋圆,冰粉,龟苓膏之类.”
说完,他摸了摸胸口,从系统仓库拿出配方出来。
这奶茶配方会自动同步为符合现代科技的产品,自然是没有什么添加剂之类无法制造出来的东西。
“按照这个配方,你去让你那个妻弟开奶茶店,包你赚钱李逍信誓旦旦道。
看到李逍从胸口摸出配方,还以为是提前准备好的,朱高燧心中一暖,原来姐夫早就知道了,没说是因为正在研究这奶茶的配方.姐夫对我太好了
朱凝云则是心想.夫君又从未来拿东西了,那奶茶店在欢乐谷游玩的时候,随处可见,原来是奶和茶叶煮制而成的
李逍则是心想,拒绝科举与狠活儿,从大明开始做起
“对了高燧,今天来找我还有其他事情吗?”李逍一口将牛奶喝完,又吃了几口韭菜盒子。
“不说差点忘了朱高燧笑道:“是爹让我来喊你,说你几天没上朝了,想念你了
早朝对于李逍来说,那就是菜园门,想去就去,不想去就不去,最近一段时间,李逍闲着在府内院子里种花弄草,真正做到了“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”。
“哦”李逍无奈一笑,看来想清净几天都难啊。
“那我就去皇宫一趟吧
李逍看向朱凝云起身说道。
“嗯朱凝云起身帮李逍整理了一下衣衫,笑道:“夫君,去皇宫了,记得不要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哦
“????”李逍感觉满头的问号,不知所谓。
自己能做什么出格的事情?
不多时,李逍就出门,坐着马车朝着皇宫去了。
朱高燧则是在国公府蹭了顿早餐,一边吃一边道:“这国公府的伙食就是好啊,以后得常来
“高燧朱凝云看向朱高燧道:“有件事让你办,盯着你姐夫.”
“姐,咋了?姐夫有问题?”朱高燧奇怪道:“姐夫应该不会有问题的,你就放心吧
“那个宝庆公主,好像”朱凝云。
“哦,你说这事儿啊,我早就打听到了,皇宫里的事儿逃不过我的耳朵
朱高燧神秘一笑道:“姐,既然知道了,我就偷偷告诉你那个宝庆公主对姐夫朝思暮想,已经跟皇祖父请示了,说非李逍不嫁.”
朱凝云紧张问道:“啊?皇祖父怎么说?”
朱高燧道:“皇祖父说.也不是不行,只要李逍自己愿意就可以”
朱凝云:“????”
随着国考的结束,考取的两千人接下来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统一思想教育,培训的内容是心学,由大儒孔茂学亲自讲学。
除了培育心学,李逍还邀请许多驻扎在基层一线的舍区长进行经验分享,案例分析,包含纠纷调解,土地划分规划,带村民致富种植经济作物,开创村企业等等
未来,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要用于扎根乡村的官员,必须要学会一些本书,将来好为朝廷效力,布局天下,彻底取消地主这样的蛀虫,减少贫富差距,杜绝土地兼并。
这些才是让王朝屹立千年不倒的根基!
简单来说就是大力培养基层人才,而不是培养朝廷官员。
不过,这次参加国考的秀才人数太多了,足足有十万人,考中的才两千人,那么剩下许多秀才都没考上。
十万人,其中一半回了家乡,剩下的一半滞留在京师的足足有五万人。
赖在京城不走的.有的是不甘心,毕竟好不容易有吃皇粮的机会,结果不争气没考上,不甘心啊,无言见江东父老
大部分则是连回去的路费都没有了,是真正的穷秀才。
奉天殿,早朝之上。
朱棣坐于龙椅之上。
最近一段时间,他也为这件事情很头痛。
因为太上皇朱元璋直接下令,取消了所有秀才的俸禄。
“圣上,如今这京师聚集了三万秀才,如今取消了秀才的月俸,这些人又没考上,现在这么多人滞留在京城,还请圣上体恤天下文人,保持原来的政策不变,让这些秀才有钱能回乡
户部侍郎张少奇在大殿之中拱手建议道。
他的提议,可谓是一次试探。
取消秀才的俸禄只是第一步,将来可能慢慢的将会取消其他的优待。
这无疑让全国各地的地主有些心慌,开始纷纷运作,想让朝廷的官员能够劝圣上收回成命。
不过,取消是不可能取消的,金口玉言岂能说改就改?
朱棣沉默未答。
又一名言官站了出来,拱手道:“当初太上皇想要让天下文人安心读书,如今他们读了书,却难以考上官员,又没有谋生的手段,这些人总归要有个处置的方法吧.不能寒了学子们的心啊
紧接着,又有不少官员纷纷发言。
却一直没有讨论个妥善的处置方法。
正在大殿吵得热火朝天之际。
一道熟悉的声音,在殿外响起。
“给他们安一份差事,不就解决了吗?”
大家纷纷望去,早朝开了一半,这个李逍却大摇大摆的走了进来,走到最前方,微微拱手:“见过圣上
李逍这版嚣张,不过没有人敢弹劾他,毕竟人家现在还是圣人,谁敢弹劾圣人啊,不怕千古骂名?
朱棣一见李逍来了,脸色立马阴转晴,激动道:“国师,你说来听听,三万多人安排差事,如何安排?”